比物业管理规模的话,万科、中海、碧桂园都不如彩生活。但论真实开发规模,万科中海碧桂园恒大这些远远超过彩生活的花样年,为什么会这样?

朱保全的秘密花园  万科物业与首开合作扩容中的规模追逐赛

@深秋的落叶:这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彩生活专注物业,公司的精力都放在此,其他开发公司跟自己比物业是没法比。但是,如果要强行去开拓自己本不熟悉的业务范围,很容易就是捡了芝麻丢西瓜,得不偿失的事情还是少做。

10721 次浏览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2017-05-31 19:08 • 来自相关话题

用管理输出扩大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比,既然万科想到了,彩生活会想不到?这样做法是否瓜分了很大一部分利润出去?

回复

一博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10606 次浏览 • 2017-05-31 19:27 • 来自相关话题

万科物业和彩生活在社区运营方面各有什么特色?模式有什么不同?

朱保全的秘密花园  万科物业与首开合作扩容中的规模追逐赛

@桃谷六仙-桃根仙:物业是入口,服务是场景,优质物业管理公司积累大量客户,收入来源不应该只局限于物业管理费,而可以包含衣食住行,科教文卫等多元化的增值服务。   彩生活和万科物业的区别,一是物管项目的不同。和其它大型开发商一样,过去万科物业主要服务于万科自身开发的项目,尽管近两年来实行市场化发展并从万科分拆出来,但来自集团的项目委托仍占大头;彩生活母公司花样年规模相对小,因此物业公司从一开始承接的物管面积存在劣势,大规模合作、并购成为必要的手段。   这引申出另一个细节,包括绿城、碧桂园、万科等已经或在酝酿分拆物业的大型开发商,由于承接的项目以自身开发类型为主,在进行物管时更倾向于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以实现集团品牌的溢价,亦即保值增值。彩生活则以跑马圈地扩展规模优先。   对增值服务的不同定位,则是彩生活和万科物业的第二个区别。彩生活打造社区O2O生态圈,推出‘彩富人生’和‘彩生活住宅等增值服务,在增加业主粘性时,可导入更多第三方商户资源,从而进行一定份额的抽佣。也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思维。万科物业就恰好相反,将增值服务视为提供更好服务的辅助工具,比如新推“友邻市集”的抽佣返还到提升物业,自己宣称不获取利润。   从结果看,彩生活模式将增值服务打造成自己重要的增长极,增值服务的利润也相对高;依赖物管的万科物业目前的毛利率则不如彩生活。但考虑到基础的物业服务、增值服务本身相辅相成,一方面生活服务价值兑现前提是足够高质量的基础服务,另一方面增值服务则是收入来源的重要拓展,无论是彩生活或万科物业未来或许都要有所调整吧。    

13788 次浏览 • 1 人关注 • 5 个回复 • 2017-05-31 17:07 • 来自相关话题

彩生活和万科物业的重心点不同,那市场是如何评比物业管理实力的呢?单单靠面积和盈利吗?以盈利为目的和以保值为目的两种方式那种更好?

朱保全的秘密花园  万科物业与首开合作扩容中的规模追逐赛

@半棵树:虽然文中指重心不同,但其实两者并没有根本上的关联,说是重心不同如说是因为经营上的选择导致宣扬的侧重点不同。 按照文中的说法,彩生活通过搭建互联网社区生活平台提供增值服务,这是侧重于服务的。中海所说的重心在于保值增值,其实是另一个维度的考虑也就是对资产的处置态度,它的保值增值方式可能是通过对物业的维护更新装修等等。 前者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后者从资产的角度出发,都是物管的途径,都是评判物业管理实力的标准。O2O服务可能让服务更加便捷,资产保值使业主享受更优越的环境,这两者的角度不同。 仅从上述两家企业来看,不管是服务还是增值都是他们基于评判物业管理能力的角度所作出的选择,当然评判的标准还有面积、盈利等。盈利是比较容易量化的,保值增值虽然没法那么直接体现出来,但更优质的资产显然有利于提高租金增加营收,不能简单说两者哪个更好。  

10868 次浏览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2017-05-27 16:46 • 来自相关话题

业内最初开始重视物业版块的房开企业是哪一家?

朱保全的秘密花园  万科物业与首开合作扩容中的规模追逐赛

@非洲薄荷:要说最开始重视物业板块的房企,这个不好考究,毕竟以前很多都没有专门成立物业管理平台,而是托管给专业的物业公司。 但要说房企做物业第一家最有代表的就算是彩生活了。它2014年6月30日在香港上市时,就披露,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其增值服务的毛利率分别达到了82.3%、94.1%和98.4%。 同时,彩生活管理层当时有如下表述:“在2011年和2012年,我们的纯利一直在上升,分别是16%和22.8%,根据相关机构统计在相应年度物业公司百强的平均纯利率分别是7.4%和8%,我们比行业百强的平均水平是要高的。在2013年,我们不考虑上市费用的影响之前,我们的纯利率为29.3%。” 其时也有人指出,在目前物业管理行业面临低利润、高人工挑战的大背景下,彩生活的盈利点并不明晰。但彩生活与传统物业管理的区别是潘军一直所强调的,“彩生活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在成本方面跟别人不一样” 。 正是看到彩生活进入的“蓝海”,后面物业界也就陆续来了中海、绿城、协信、格力、富力、雅居乐等企业。不过翻看彩生活2016年业绩报告,其2013年高达98.4%的毛利率,到2016年末已降至43.6%。

7997 次浏览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2017-05-27 17:36 • 来自相关话题

比物业管理规模的话,万科、中海、碧桂园都不如彩生活。但论真实开发规模,万科中海碧桂园恒大这些远远超过彩生活的花样年,为什么会这样?

朱保全的秘密花园  万科物业与首开合作扩容中的规模追逐赛

@深秋的落叶:这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彩生活专注物业,公司的精力都放在此,其他开发公司跟自己比物业是没法比。但是,如果要强行去开拓自己本不熟悉的业务范围,很容易就是捡了芝麻丢西瓜,得不偿失的事情还是少做。

回复

10721 次浏览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2017-05-31 19:08 • 来自相关话题

用管理输出扩大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比,既然万科想到了,彩生活会想不到?这样做法是否瓜分了很大一部分利润出去?

回复

一博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10606 次浏览 • 2017-05-31 19:27 • 来自相关话题

万科物业和彩生活在社区运营方面各有什么特色?模式有什么不同?

朱保全的秘密花园  万科物业与首开合作扩容中的规模追逐赛

@桃谷六仙-桃根仙:物业是入口,服务是场景,优质物业管理公司积累大量客户,收入来源不应该只局限于物业管理费,而可以包含衣食住行,科教文卫等多元化的增值服务。   彩生活和万科物业的区别,一是物管项目的不同。和其它大型开发商一样,过去万科物业主要服务于万科自身开发的项目,尽管近两年来实行市场化发展并从万科分拆出来,但来自集团的项目委托仍占大头;彩生活母公司花样年规模相对小,因此物业公司从一开始承接的物管面积存在劣势,大规模合作、并购成为必要的手段。   这引申出另一个细节,包括绿城、碧桂园、万科等已经或在酝酿分拆物业的大型开发商,由于承接的项目以自身开发类型为主,在进行物管时更倾向于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以实现集团品牌的溢价,亦即保值增值。彩生活则以跑马圈地扩展规模优先。   对增值服务的不同定位,则是彩生活和万科物业的第二个区别。彩生活打造社区O2O生态圈,推出‘彩富人生’和‘彩生活住宅等增值服务,在增加业主粘性时,可导入更多第三方商户资源,从而进行一定份额的抽佣。也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思维。万科物业就恰好相反,将增值服务视为提供更好服务的辅助工具,比如新推“友邻市集”的抽佣返还到提升物业,自己宣称不获取利润。   从结果看,彩生活模式将增值服务打造成自己重要的增长极,增值服务的利润也相对高;依赖物管的万科物业目前的毛利率则不如彩生活。但考虑到基础的物业服务、增值服务本身相辅相成,一方面生活服务价值兑现前提是足够高质量的基础服务,另一方面增值服务则是收入来源的重要拓展,无论是彩生活或万科物业未来或许都要有所调整吧。    

回复

13788 次浏览 • 1 人关注 • 5 个回复 • 2017-05-31 17:07 • 来自相关话题

彩生活和万科物业的重心点不同,那市场是如何评比物业管理实力的呢?单单靠面积和盈利吗?以盈利为目的和以保值为目的两种方式那种更好?

朱保全的秘密花园  万科物业与首开合作扩容中的规模追逐赛

@半棵树:虽然文中指重心不同,但其实两者并没有根本上的关联,说是重心不同如说是因为经营上的选择导致宣扬的侧重点不同。 按照文中的说法,彩生活通过搭建互联网社区生活平台提供增值服务,这是侧重于服务的。中海所说的重心在于保值增值,其实是另一个维度的考虑也就是对资产的处置态度,它的保值增值方式可能是通过对物业的维护更新装修等等。 前者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后者从资产的角度出发,都是物管的途径,都是评判物业管理实力的标准。O2O服务可能让服务更加便捷,资产保值使业主享受更优越的环境,这两者的角度不同。 仅从上述两家企业来看,不管是服务还是增值都是他们基于评判物业管理能力的角度所作出的选择,当然评判的标准还有面积、盈利等。盈利是比较容易量化的,保值增值虽然没法那么直接体现出来,但更优质的资产显然有利于提高租金增加营收,不能简单说两者哪个更好。  

回复

10868 次浏览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2017-05-27 16:46 • 来自相关话题

业内最初开始重视物业版块的房开企业是哪一家?

朱保全的秘密花园  万科物业与首开合作扩容中的规模追逐赛

@非洲薄荷:要说最开始重视物业板块的房企,这个不好考究,毕竟以前很多都没有专门成立物业管理平台,而是托管给专业的物业公司。 但要说房企做物业第一家最有代表的就算是彩生活了。它2014年6月30日在香港上市时,就披露,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其增值服务的毛利率分别达到了82.3%、94.1%和98.4%。 同时,彩生活管理层当时有如下表述:“在2011年和2012年,我们的纯利一直在上升,分别是16%和22.8%,根据相关机构统计在相应年度物业公司百强的平均纯利率分别是7.4%和8%,我们比行业百强的平均水平是要高的。在2013年,我们不考虑上市费用的影响之前,我们的纯利率为29.3%。” 其时也有人指出,在目前物业管理行业面临低利润、高人工挑战的大背景下,彩生活的盈利点并不明晰。但彩生活与传统物业管理的区别是潘军一直所强调的,“彩生活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在成本方面跟别人不一样” 。 正是看到彩生活进入的“蓝海”,后面物业界也就陆续来了中海、绿城、协信、格力、富力、雅居乐等企业。不过翻看彩生活2016年业绩报告,其2013年高达98.4%的毛利率,到2016年末已降至43.6%。

回复

7997 次浏览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2017-05-27 17:36 • 来自相关话题

牦牛肉 发表了文章 • %s 个评论 • %s 次浏览 • • 来自相关话题

危楼高百尺 发表了文章 • %s 个评论 • %s 次浏览 • • 来自相关话题

007 发表了文章 • %s 个评论 • %s 次浏览 • • 来自相关话题

对于开发商而言,关于物业管理业务的分拆、合作、并购并非个案,其中包括彩生活、中海、绿城、协信、格力、富力、雅居乐等企业已先后加大对物管的投入。